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过去大家对农业的印象,是这个行业变化很缓慢,很多技术甚至已经沿用了上千年。但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的转型升级,各个环节都需要社会力量来参与创新。
日前,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创新升级,财政部、商务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农商互联完善农产品供应链的通知》,将对下面3类农业经营主体给予重点支持:
①订单农业主体
订单农业可以帮助农民实现“手中有订单、种养心不慌”。这些年,很多农村创业者都想把“从田间到餐桌”变成现实,但前期需要的投入非常大,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非常多。
现在,财政部和商务部将重点支持签订长期(2 年以上)农产品采购协议,发展订单农业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②产销一体主体
农产品“产销一体”的模式有多种:比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建立自有生产基地,或者与农户联合建立合作生产基地,然后再延伸到生产、加工等环节,实现“销+产”;也可以是先建立销售门店,然后向销售环节延伸,实现“产+销”。
对于这些不同的模式,财政部都将给予补贴支持。
③股权投资合作主体
大家都知道在农业领域创业,风险比其他行业更难把控,特别是如果你只做单一环节,一旦对行情把握不准,或者遇上天灾,往往损失巨大。所以,国家将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,通过参股控股、兼并收购等方式,结合成为优势互补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的股权投资合作企业。
对于以上3种企业,财政部将每个省(区、市)支持 2 亿元。资金分两年安排,2019年先支持1亿元,2020年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再拨付剩余资金。
文件中指出,以下5个方向是会得到重点支持的:
①有利于打通“最初一公里”的项目:比如在产地就近建设集配中心、冷库等设施,配备产后清洗、加工、分级、包装、冷藏等功能的设备;
②农产品冷链物流项目:打造冷链物流集散中心,配备预冷、低温分拣加工、冷藏运输、温度监控等设备,建立覆盖农产品加工、运输、储存、销售等环节的全程冷链物流体系。
③供应链末端惠民服务项目:对农贸市场、社区菜店等农产品零售市场进行改造,发展联合采购、统仓统配等模式的便民服务工程。
④品牌化项目: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,并且实现加工、检测、质量分级、冷链物流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。
⑤产销对接项目:比如通过建设智慧街区,提升步行街的农产品产销对接功能。